12月24日傍晚,随着“啪”的一声按下开关,赤南镇梅坡村村民刘昌菊门前岔路口的路灯应声点亮——至此,省节能中心为梅坡捐赠的50盏高效太阳能路灯全部安装到位,仁村镇到赤南镇镇界的“赤南”“陕南县苏故地”文化墙,在黑夜里也闪耀光芒,而进梅坡村第一户村民刘昌菊家的岔路口,从此告别了黑漆漆令人心悸的暗夜,100余户村民回家的路也从此变得亮堂堂。
这是省节能中心为进一步提高帮扶村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切实提升帮扶村民的获得感、幸福感的重要工作,也是在2022年岁末为帮扶村全体村民送上的一份“特殊”年礼。
按照省发展改革委有关部署安排,今年6月,省节能中心领导班子深入帮扶村梅坡村调研,发现脱贫攻坚阶段虽然由省能源局联系,村上已经安装了45盏太阳能路灯,但长大路过村段仍有部分村民聚集区缺乏照明设施,部分路灯存在损毁,村民晚上出行存在安全隐患。中心班子以此作为“为群众办实事”的切入点,制定详细帮扶计划,投入真金白银为帮扶村做实事,争取实现太阳能路灯长大路沿线照明全覆盖。为保障太阳能路灯实际落地效果及安建质量,中心领导班子带领驻村队员,先后考察了5家太阳能路灯供货商,对其中2家本地供货商实地安装效果进行考察,经多方比价和照明性能对比,中心最终确定陕西观明新能源照明科技有限公司为供货商。为高标准完成路灯购买和安装,驻村队员3次亲测太阳能照明的布点和实际照度,中心聘请北京盈科律师事务所对合同中质保条款进行反复修订,完善确定路灯安装方案。为推动路灯安建尽快落地,中心指派驻村队员克服疫情影响,驻守安装现场指导路灯安建工作,在几方共同努力下,梅坡村在赤南镇率先实现了过境公路太阳能照明全覆盖。新装的50盏太阳能路灯,电池板大一倍,储能锂电池性能更佳,在冬天日照不足的情况下,常亮状态照明亮度可以达到15勒,不仅实现了照明无死角,也为整村环境整治增添一抹亮色。
在省发展改革委党组的坚强领导下,省节能中心全力推进帮扶村乡村振兴发展,用情用心为脱贫村解难扶困,在产业、人才、生态、文化帮扶上下功夫。一是谋良策出实招,铺筑产业振兴新路径。与省能源局携手,协调推动梅坡光伏电站项目二期和赤南整镇屋顶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建设,绿色能源和绿色养殖双链产业拉动壮大集体经济;动员脱贫户组建东篱山农牧有限公司,归拢整合土地资源48亩,创建返乡创业示范基地,申报了2022年度苏陕项目资金60余万;帮助引导脱贫户大棚试种早春红玉吊蔓西瓜1亩,单产达4500斤(一茬),是传统铺地西瓜种植模式收益2倍;组建山地智慧农业大棚,配备物联网水肥一体机系统,推进实现村集体经济产业带富和共富。二是主动担当勇作为,激发乡村发展内动力。通过联系申报帮助退役军人拍摄短视频、联系媒体宣传等形式鼓舞有创业意愿的青壮年劳力加入乡村发展,抓好退伍军人返乡创业示范带头作用;引入中农大、西农大成果转化团队,帮助组织农户参观学习西乡、杨凌、汉阴的设施农业发展技术,与杨凌普兆公司建立专家服务工作站,引导农户帮学互助,推动山地智慧农业成为可复制的现代农业模式。三是强化生态振兴发展,建设美丽绿色乡村。中心连续两年在赤南镇组织举办节能宣传周分会场活动,尤其是今年6月节能周走进赤南中学活动,聚焦“双碳”战略目标、绿色能源助力乡村振兴、低碳智慧农业新技术等宣传重点,通过邀请专家进课堂,制作节能降碳、绿色农业科普展板,现场答疑解惑等多种形式,全面强化学生的美丽绿色乡村建设发展理念,此项活动被新华网、学习强国陕西学习平台广泛报道。现在的梅坡村已然成为村集体经济全镇最强,村容村貌全镇最美,名副其实的乡村振兴示范村。
下一步,省节能中心将持续狠抓责任、政策和工作落实,切实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振兴产业、人才、文化、生态全面发展,积极推动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不断提升帮扶村民获得感幸福感,源源不断为帮扶村注入发展“新动能”。